苏州进步教育家教网  
设为首页
手机版
 
欢迎您访问苏州进步教育家教网,我们将为您提供最优质的家教/教学服务!
最 新 公 告

1.2022年暑假班招生报名已启动.
2.本家教网站的免费视频学习中心已开通.
3.本家教网站的资料查找中心已开通.
家教电话:18936084829(胡老师).

 


点击下载试题

友情提示:
1.点击下载时,跳转至新页面后,点击普通下载即可。
2.如果提示你,输入解压密码时,密码为,“苏州进步网www.szjjedu.com”。
3.如在线浏览可以点击全屏按钮。
4.您下载的资源均为完整版。

中高考家教
当前位置:主页 > 家教资料 > 语文家教资料 >


北京市2013—2014学年高三上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作者:deadmin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3-11-21 阅读次数:




免费下载:北京市2013—2014学年高三上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2013—2014学年高三语文中考试卷答案
第一部分(27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泥淖       笑容可拘        蹿(cuān)红      改弦(xuán)更张
B. 脉膊       夙兴夜寐        绯(fēi)闻        戛(ɡá)然而止  
C. 历练       功亏一匮        蕴藉(jí)         潜(qián)移默化
D. 蛰伏       皇天后土        伺(cì)候         繁文缛(rù)节
2. 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句子和词语,语意和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针对众多作家指责百度文库侵权的问题,百度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将百度文库中文学作品附带的大部分        回报给版权方。
②对学生的教育,如果在生活上“怀里抱着走”,在课业上“鞭子赶着走”,那么将        无穷,很难培养出国家需要的人才。
③每次会议,闫书记都鼓励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他常说:人民的事业需要我们讲真话,而不负责任的        是事业的绊脚石。
A. 效益    祸害    附和               B. 收益    祸害    附会
C. 收益    贻害    附和               D. 效益    贻害    附会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重要标志之一”的3D打印技术,目前被各国艺术家用于复杂的中小型雕塑作品创作和按原比例缩小的概念模型制作。
B. 对那些刻苦训练的年轻运动员,即使他们在比赛中偶尔有发挥失常的情况,依然应该受到爱护,绝不能一棍子就把人打到。
C. 文化具有多向性与多面性;既有物质性,也有精神性;既是固态的,也是动态的;既有过去时,也有现在时、将来时;既要传承它,更要创新和发展它。
D. 在学校开设的各种选修课中,同学们尤其更喜欢“生活中的法律”“电脑音乐制作”等体验性强、新鲜有趣的课程。
4.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
A. 今天是张筱靓的先生李常流的生日,她为此精心挑选了一个精美的生日贺卡,上面用娟秀的字体写着:“爱妻筱靓祝丈夫生日快乐,心想事成!”
B. 广告公司的总经理张军下班时遇到一位客户,但他有事要急着回家,于是他就对客户说:“不好意思,今天实在没时间,请您明天到我府上来洽谈吧。”
C. 小王到赵清家玩,在书房里看到了一本精美的画册,想借回去细细欣赏。赵清说,“对不起,这是先父珍藏多年的遗物,我实在不方便借给你。”
D. 小张和他公司的总理杨晨星在路上散步时碰到小张的好友小李,小张对小李说:“这是我们公司的杨总经理,以后生意上请你多多关照。”
5.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绘画,是画给人看的,通常被称作视觉艺术。                         。这种凭借视觉而引           起它种感觉的现象,我们称之为联觉,也有人叫做通感。
①于是,一艺而兼众妙,仅仅作用于人们眼睛的绘画,却似乎占据了人们的全部感官
②通过画家的写形绘色,人们仿佛可以听到鸟鸣蛙唱、流水叮咚;似乎可以嗅到花香阵阵、芳草袭人
③给欣赏者呈现了一个完整鲜明而可感的艺术境界
④也好像能够触摸到石坚雪寒、山温水软
⑤然而优秀的作品并不停留于观者的视觉
A. ②④③⑤①        B. ⑤①②④③        C. ②④⑤①③       D. ⑤②④①③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于瓦解,古今一也。
何谓土崩?秦之末世是也。陈涉无千乘之尊、疆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后,无乡曲之誉,非有孔、曾、墨子之贤,陶朱、猗顿之富也。然起穷巷,奋棘矜,偏袒大呼,而天下从风,此其故何也?由民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俗已乱而政不修,此三者陈涉之所以为资也。是谓之土崩。故曰:天下之患在于土崩。
何谓瓦解?曰:吴、楚、齐、赵之兵①是也。七国谋为大逆,号皆称万乘之君,带甲数十万,威足以严其境内,财足以劝其士民,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为禽于中原者,此其故何也?非权轻于匹夫而兵弱于陈涉也。当是之时,先帝之德泽未衰,而安土乐俗之民众,故诸侯无境外之助。此之谓瓦解。故曰:天下之患不在瓦解。由此观之,天下诚有土崩之势,虽有布衣穷处之士或首恶而危海内,陈涉是也;况三晋之君或存乎?天下虽未治也,诚能无土崩之势,虽有强国劲兵,不得旋踵而身为禽矣,吴、楚、齐、赵是也,况群臣百姓能为乱乎哉?此二体者,安危之明要也,贤主之所留意而深察也。
近者关东五谷不登,年岁未复,民多穷困,重之以边境之事,推数循理而观之,则民且有不安其处者矣。不安故易动,易动者,土崩之势也。故贤主独观万化之原,明于安危之机,修之庙堂之上,而销未形之患也。其要,期使天下无土崩之势而已矣。诚以天下为务,则汤、武之名不难侔,而成、康②之俗可复兴也。此二体者立,然后处尊安之实,扬名广誉于当世,亲天下而服四夷,余恩遗德为数世隆,南面负扆③摄袂而揖王公,此天子之所服也。
(取材于徐乐《言世务书》,有删改)
注:①吴、楚、齐、赵之兵:指汉景帝三年(前154)吴楚七国之乱。②成、康:指周成王和周康王,其时天下安定,百姓富足。③负扆(yǐ):背对屏风。
6.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此三者陈涉之所以为资也       资:参考、借鉴
B. 威足以严其境内               严:使•••畏服
C. 此二体者,安危之明要也       要:要旨、要领
D. 推数循理而观之               数:规律
7.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财足以劝其士民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B. 非权轻于匹夫而兵弱于陈涉也       扬名广誉于当世
C. 不得旋踵而身为禽矣               况群臣百姓能为乱乎哉
D. 则民且有不安其处者矣             若属皆且为所虏
8. 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来的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然(七国)不能西攘尺寸之地
B. 民多穷困,(又)重之以边境之事
C. 不安故(民)易动,易动者,土崩之势也
D. 扬名广誉于当世,(则)亲天下而服四夷
9. 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秦末民困、下怨、俗乱,统治者却无所作为,土崩之势已成,陈涉得以“起穷巷”。
B. 若国君能泽被百姓,百姓能安土乐俗,就算外有强国劲兵之患,也不足以危害国家。
C. 作者指出,关东地区天灾频繁、战祸不断、五谷歉收,是形成土崩之势的根本原因。
D. 统治者要预知危机,防患未然,把治国当作根本职责,才能使百姓安定、天下太平。
第二部分(12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4分。
10. 上面的文言文中,作者写到“以天下为务”,请根据文章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句话具体所指的是什么。(4分)


11. 用斜线(/)给下面划线部分断句。(5分)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凡兵尚义不义虽利勿动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取材于苏洵《心术》)

12.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选做其中8道题)(8分)
①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③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④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⑤__________,桃李罗堂前。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⑥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                  (杜甫 《登高》)
⑦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
⑧间关莺语花都花,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⑨斜阳草树,________,人道寄奴曾住。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⑩________,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13. 阅读下面一首晚唐诗,完成①~②小题。
忆 昔
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秋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①名无忌②,南国佳人号莫愁③。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注:①西园公子:曹魏时,曹丕、曹植为公子时曾居“西园”,在此夜宴文士。②无忌:战国时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字。③莫愁:相传是南国一善歌少女的名字。乐府诗《莫愁乐》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石城即今南京。
①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 “五陵”,指当时贵族,《子夜歌》是乐府古曲,歌词多写男女四时行乐之情,诗人以此表达了诗人讽刺贵族奢靡的生活。
B. 颈联 “露桃花里不知秋”,语出王昌龄《春宫曲》“昨夜风开露井桃”,借龙标诗语,辞旨微婉,作者感叹时光荏苒。
C. 颔联诗人巧妙用典,把曹魏与战国七雄牵合在一起,引出“无忌”二字。下联“莫愁”一语双关,如雾里看花,更加耐人咀嚼。
D. 全诗以“昔年”领起,前六句紧扣题旨“忆”字,末联诗人结出无限感慨。全诗用语华艳,寄感慨遥深之志。
②尾联“夕阳唯见水东流” 是全诗结穴之处,这句诗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
我国陶瓷的发展向来是注重色彩、纹饰的。从原始社会的彩陶到汉唐的彩绘、釉下彩等,装饰手法可谓丰富多彩。可是到了宋代,景德镇青白瓷则以其素雅的装饰著称于世。宋代是中国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比较繁荣的时期,这为瓷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特别是宋代对文人士大夫的重视和提拔,使得青白瓷的地位有了更大的提高,青白瓷成为文人士大夫们玩赏饮酒时不可缺少的器具。
中国历来讲究“器以载道”,宋代景德镇青白瓷,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青中泛白、白中透青,以青色为主色调,这主要是受到当时文化思潮的影响。宋人崇尚道教,有“灿烂至极归于平淡”的说法。朴素来源于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青白瓷以其特有的青色体现了这种天然的不加修饰的朴素之美。在儒家的色彩理论中,孔子讲正色。“君子不以绀饰服,红紫不以为亵服。”绀为青红色,为间色而非正色,故正装不宜;红紫亦非正色,即使私居如亵服也不宜采用。从对服装色彩的规定上可以看出孔子对于颜色的要求,他讲求着装不能太过艳俗,应以正色为宜,这也是儒家对当时修身复礼的一种规定。孔子所说的正色是周朝之五色,即青赤白黑黄,青色为五色之首。五色分别代表着君臣民上下关系,在当时的社会指导下,色彩的这种象征意义不可混淆和颠倒。宋代青白瓷作为上层阶级、文人雅士的器具,必然会受到文人雅士的喜好,上层人士也必然受到儒家色彩观的影响,视“正色”为规范色,从而体现“礼”、“仁”之思想。
宋代青白瓷所呈现出的色彩美学特征并非单方面成因或偶然得之,它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宋代儒、释、道并崇,促进了宋代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受理学影响,宋代文人士大夫长于思考,与唐代的恢弘激烈相比,宋人的精神面貌变得沉静内敛。宋代文人士大夫们大都主静,因此追求平淡也就成为宋代艺术居于主流的审美理想。宋代青白瓷的色彩正是在这种美学思潮的影响下形成的。
尽管在宋瓷之后的元、明、清各代,随着烧瓷技术的提高,才烧制出了斗彩、粉彩、五彩等不同的瓷器,丰富了中国陶瓷的技术和艺术,但从艺术美学的视角看,宋代青白瓷所具有的含蓄、典雅、温润之美是独树一帜、难以超越的,而其中,以“青”色系所统括的色釉、色质等因素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
(取材于姜丽《论宋代景德镇青白瓷之青》)
14.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在汉唐之前,我国的陶瓷色彩、纹饰丰富多彩,而宋代之后只崇尚朴素的青白瓷。
B. 宋代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比较繁荣,儒释道并崇,为青白瓷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C. 儒家认为红紫色的衣服不宜在日常家居时穿着,但可以作为正装在正式场合采用。
D. 元、明、清烧制出的瓷器,各有特色,但其技术和艺术都无法超越宋代的青白瓷。
15.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青白瓷成为宋代文人玩赏饮酒不可缺少的器具,寄托了他们的审美理想和情趣。
B. 青白瓷作为宋代上层阶级的器具,体现了当时对于儒家“礼”的思想的遵循。
C. 青白瓷具有朴素自然之美,用自然天成的单纯的釉色烧制而成,没有技术要求。
D. 宋代尽管能烧制出独树一帜的青白瓷,但尚不能烧制斗彩、粉彩、五彩等瓷器。
16. 宋代景德镇青白瓷以青色为主色调,主要受到当时哪些文化思潮的影响?请根据文意分条概括,每条不超过15字。(6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7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在摩耶精舍看明白了张大千
①摩耶精舍是张大千先生平生最后一个故居,拜谒摩耶精舍是我赴台间的一个心愿。这心愿缘自遥远的少年习画的时代。
②上世纪四十年代父亲托人买来张大千先生的两幅五尺中堂大画:一幅浅绛,一幅水墨。浅绛那幅花青用得极美,蓝如蓝天一般清澈;水墨那幅更好,消融在水中透明的墨色好似流动着,一如梦幻。后来画没了,可赏画的感受却牢牢驻在我心里。此番来看大千先生的故居是想看到他所有画作之外却至关重要的东西,想进一步认识他。
③摩耶精舍在台北正北面,毗邻台北故宫博物院,面朝一条从山林深处潺潺而来的溪水:一边是精深儒雅的人文,一边是天然的山水。大千先生的故居貌不惊人。一座朴素的门楼静静地立在一条弯弯曲曲上坡的小道边,倘若不是门楣上悬挂着台静农题写的“摩耶精舍”墨漆木匾,谁知这是一代大师的故居?从墙头上生出的鲜红又秀气的炮竹花,一束束闪闪烁烁悬垂下来,看上去只像是一个喜好野趣的人家。
④摩耶精舍是大千先生为自己“创作”的作品。他把一座别出心裁的双层楼式四合院放在这块土地的中间。前后有花园,中间也有花园。前园很小,植松栽竹,引溪为池,大小锦鲤游戏其间;房子中间还有小园,立石栽花,曲廊环绕,可边走边赏。至于后园,与前边的园子就大不一样了。来到这里,视野与襟怀都好像突然敞开,满园绿色似与外边的山林相连。大千先生还在园中高处搭了两座小亭,以原木为柱,棕榈叶做顶,得以坐观山色溪光晨晖暮霭林木飞鸟。
⑤大千先生说:“凡我眼见,皆我所有。”
⑥这后园一定是大千先生心灵徜徉之地。在园林的营造上,大千先生一任天然,稍加修整而已,好似他的泼墨山水。园内的地面依从天然高低,开辟小径蜿蜒其间;草木全凭野生野长,只选取少许怪木奇花栽种其中;水池则利用地上原有的石坑,凿沟渠引山泉注入其内。院中有一长条木椅,式样奇特,靠背球样地隆起,背靠上去很是舒服。他每作画时间长,便来院中坐在这椅子上,一边歇背一边赏树观山,吸纳天地之气。
⑦细细琢磨,大千先生这后花园构思真是极妙。矮矮的围墙外是一片自然的天地,园内园外大气贯通,合为一体。房子里边也一样融入了这天地的生气与自然的野趣,到处陈放他喜好的怪木奇石,一排挂在墙上的手杖全是山间的老枝、古藤、长荆、修竹,根根都带着大自然生命的情致和美感。这情致与美感到了他的画上,一定就是好山水了。
⑧大千先生的画室也是我感兴趣的地方。这里最惹我注意的是画案下有一小木凳,高约二十公分。川人身材偏矮,大千先生每作大画便要踩上这木凳。他住进摩耶精舍已七旬以上,偏偏这时期他多作泼墨泼彩的大画。画室挂着一张照片,上面大千先生双手握着巨笔,站在木凳上泼墨作画。我还注意到,铺在画案的纸上有水的反光与倒影,可见他泼墨画中用水颇多。水多则墨活,也更自然,并且多意外的情景出现。应该说这幅照片泄露出大千先生那些奇妙的泼墨泼彩画的“天机”。
⑨当然,更泄露出大千先生艺术“天机”的还是摩耶精舍,这里是他精神的巢和心灵的床。这里既没有世俗的享乐和物欲的张扬,没有鄙俗的器物与艳俗的色彩,也没有文化作秀,而是一任自己的性情。这就更使我明白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在中国画坛如日中天的张大千,为什么会忽然远赴大西北的敦煌,一连两年,终日在那些破败的洞窟中爬上爬下,给洞窟断代编号,还请来藏族画师协助制作颜料与画布,举着油灯去临摹幽暗洞窟中那些被历史忘却的伟大的艺术遗珍。
⑩现在,我们把敦煌的大千先生与这里的大千先生合在一起,就认识到一位大师的精神之本,也就更深刻地认识到他的艺术之魂。这便是故居的意义,艺术家往往把他们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无形地放在其中,就看我们能不能发现。
○11在摩耶精舍,我相信,我看明白了张大千。
(取材于冯骥才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1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摩耶精舍环境优美,外观朴素平常、野趣十足,自外而内弥散着儒雅自然之气,处处映射出主人朴雅散淡的情致。
B. 第②段“赏画的感受却牢牢驻在我心里”,一个“驻”字反映出大千先生画作的美感令作者刻骨铭心,作者失去画作后心怀遗憾。
C. 作者从张大千先生画室中的照片上,悟出了先生画作取法自然的“天机”,认识到大千先生泼墨泼彩画灵动、自然、鲜活的特点。
D. 从全文看,作者对摩耶精舍别出心裁的艺术构思、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推崇备至,因而满怀着渴慕、敬仰之情去“拜谒摩耶精舍”。
E. 这篇文章的语言,自然而不失生动,朴素而不失雅致,与文中描写的自然山水、人文景观、人物风神相得益彰,可谓文质兼美。
18. 第⑨段中描述“敦煌的大千先生”,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5分)
19. 作者为什么说摩耶精舍是张大千先生“精神的巢和心灵的床”?(6分)
20. 大千先生说“凡我眼见,皆我所有”,根据上下文解说这句话的含义,并结合你的生活经历或阅读积累,谈谈你对这句话的领悟。(不少于200字)(12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1.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寂静的夜晚,大理石地板对英雄雕像说:“瞧你多么风光,人们在你面前顶礼膜拜;而我却被人们踩在脚下,默默无闻。”雕像说:“当初你忍受不了工匠的雕刻,就只能做一块地板。”
请根据你的理解,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27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答案:D【A笑容可掬、改弦(xián)更张; B脉搏、戛(jiá)然而止;C.功亏一篑、蕴藉(jiè)】
2. 答案:C
3. 答案:A【B后一句句式杂糅;C暗换主语,“文化……既要传承它,更要创新和发展它”应改为“我们既要传承它,更要创新和发展它”。D重复“尤其”“更”删去一个】
4. 答案:C
5. 答案:D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6. A(凭借)
7. D(A代词/语气词;B比/在;C表被动/动词,作;D都表示将要)
8. D(没有转折的关系)
9. C(近年来关东地区粮食歉收,年景还未恢复,百姓大多生活贫困,又加上边境的战事,按常理来看,老百姓将有不安于所居的。不安于所居就容易流动,容易流动就会造成土崩的形势。)
文言文译文:
天下的忧患,在于土崩而不在于瓦解,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
什么叫土崩呢?秦朝末年就是这样。陈涉没有诸侯的尊贵地位,也没有分封的国土,自己不是王公大人名门望族的后代,也没有乡里人对他的称赞,没有孔子、曾子、墨子的贤能,也没有陶朱、猗顿的富有。但是,他从贫穷的民间起兵,挥舞着戟矛,赤臂大喊,天下人闻风响应,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是由于百姓贫困国君却不知体恤,下民怨恨而在上位的人却并不了解,世俗已经败坏而国家政治却没有加以整治,这三项,陈涉把它们作为凭借,这就叫做土崩。所以说天下的忧患在于土崩。
什么叫瓦解呢?吴、楚、齐、赵的叛乱就是这样。吴、楚、齐、赵等七国图谋犯上作乱,他们都自称万乘之君,拥有披甲的将士几十万,他们的威严足以使封国的百姓畏服,他们的财物足以使封国的士大夫和庶民受到奖励,但是他们却不能向西夺取很少的土地,而他们自己却在中原被擒,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不是他们的权势比平民百姓轻,不是他们的军事实力比陈涉弱。(因为)在这时,先帝的恩泽还未衰退,安于乡土乐于时俗的百姓很多,所以诸侯没有得到境外的援助,这就叫做瓦解。所以说国家的忧患不在于瓦解。由此看来,天下如果有土崩的形势,即使是处于穷困境地的平民百姓,(只要他们中)有人领头(发难),就会使国家危急,陈涉就是这样,更何况三晋的国君还有活着的呢?天下虽然没有安定太平,但如果没有土崩的形势,即使有强劲的诸侯之军(起兵),也不会很快地使自己被捉,吴、楚、齐、赵等七国就是这样,更何况是群臣百姓犯上作乱呢?土崩瓦解这两种情况,是(关乎)国家安危的明显要旨,(这也是)贤明的君主要留心并深知的。
近年来关东地区粮食歉收,年景还未恢复,百姓大多生活贫困,又加上边境的战事,按常理来看,老百姓将有不安于所居的。不安于所居就容易流动,容易流动就会造成土崩的形势。所以,贤明的君主(必须)能够独自观察各种变化的原因,明察安危的关键,在朝廷上治理政事,把还没有形成的祸患消除。这样做的关键,就是想方设法使国家不出现土崩的形势罢了。如果能把治理国家当作自己的根本职责,那么就不难与商汤和周武王齐名了,周成王和周康王时的习俗就能够再现。(天下不会土崩、瓦解的)两种形势形成了,然后就可以处于安富尊荣的实际(境地),在当世传扬美名,扩大声誉,使天下的人亲近,使四方边远的人服从,遗留下的恩德将盛传几代,面朝南方,背靠屏风,整理衣袖,向王公大人们作揖行礼,这是天子所应该做的事情。
第二部分(12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4分。
10. “以天下为务”具体所指,国君(政府、官员)恤民、知怨、修政
(评分标准:联系原文加以概括得满分,照抄原文不得分;信息转换正确即可;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任意两点得3分,答全得满分)
11.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凡兵尚义/不义/虽利勿动/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评分参考】共9处,答对2处得1分,答错2处扣1分,答对9处得满分。
断句译文:
做将领的原则,应当首先修养心性。必须做到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麋鹿在身边奔突而眼睛不眨,然后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才可以对付敌人。军事崇尚正义。如果不合乎正义,即使有利可图也不要行动。只有正义能够激愤士气,用正义激愤士气,就可以投入一切战斗。
12. (共8分。每空1分,有错则该空不得分。学生如多写,选前8道题评分)
①吾尝跂而望矣           ②陟罚臧否
③野芳发而幽香           ④栗深林兮惊层巅
⑤榆柳荫后檐             ⑥渚清沙白鸟飞回
⑦何妨吟啸且徐行         ⑧幽咽泉流冰下难
⑨寻常巷陌               ⑩出师未捷身先死
13. ①(3分)B(作者感叹的不是“时光荏苒”,而是笔锋暗指宫庭,斥其沉迷酒色以至春秋不辨)
②(4分)结句“夕阳唯见水东流”, “夕阳”象征唐末国运已如日薄西山,“水东流”象征唐王朝崩溃的大势如碧水东去,颓波难挽;使诗情更为饱满、凄怆。通过全诗,抒发了诗人抒发了对唐王朝颓势难挽,行将覆灭的悲伤和对自己身世沧桑之感。
(评分标准:手法答“借景抒情”也可以,2分;情感2分,“对自己身世沧桑之感”不答也可以)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
14.(3分)B(A“宋代之后只崇尚”有误,C“但可以作为正装在正式场合采用”有误,D“但其技术和艺术都无法超越宋代的青白瓷”有误)
15.(3分)C(“没有技术要求”有误)
16.(6分)①道家道法自然崇尚朴素(2分)②儒家以青色为正色反对艳俗(2分)③受理学影响宋人追求平淡(2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7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17.(4分)B、D
18.(5分)形象而具体地表现了张大千对绘画的挚爱,对艺术执著、不懈的追求(对自我的超越)(2分);丰富了张大千(鄙弃世俗物欲、追求纯粹高雅艺术)的形象(1分),也反映出传统文化对大千先生的深刻影响(2分)(照抄“认识到一位大师的精神之本,也就更深刻地认识到他的艺术之魂”得1分),从而深化了文章内涵。
19.(6分)
①摩耶精舍自然朴素(充满野趣)(1分),富有天地生气(与天地融为一体、与自然贯通)(1分);
②在这里大千先生“一任性情”,身心得以放松(1分),吸纳天地之气,视野与胸襟开阔(1分);
③它使张大千先生的绘画灵动、鲜活、自然(充满了情致和美感)(1分),涵养了大千先生鄙弃世俗物欲、追求纯粹高雅艺术的情趣(1分)。
20. (12分)
第一问:(3分)凡“我”眼见的自然美景(1分),使“我”享有心灵或精神愉悦(自由、轻松)(拥有开阔的视野与襟怀)(1分),收获艺术创作的情致与美感(1分)。
第二问:(7分)观点明确1分,结合生活经历或阅读积累 2分(恰当1分,具体1分),分析有理有据2分,语言表达2分(顺畅1分,表达清晰1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写作导引】 
本作文属于典型的材料作文,没有话题核心词,话题隐藏在材料之中,需要考生仔细琢磨,认真提炼。所给材料有两个重要的对象:大理石地板和英雄雕像。相互对举,互为呼应。大理石地板仍然是地板的原因在于它缺少了“雕刻”的重要一环,而英雄雕像成为“英雄”的原因在于它经受了“雕刻”之苦。这就告诉人们一个朴实的道理:成功的获得必须学会“忍受”,学会付出,不经艰难困苦,哪来玉汝于成?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香如故?如果上升到哲学的层面,考察的就是过程与结果(量变与质变、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人们究竟顶礼膜拜英雄石像什么呢?那是人们看到的是雕像背后附着的意义(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精神价值等),但单就雕像的答话中,不难理解材料隐藏的寓意:在忍受(一种主观行为)工匠的雕刻(一种来自外界力量的改变)的过程中,雕像慢慢地有了质的飞跃。显然,这里人们顶礼膜拜的是雕像身上的精神内核——“逆境”中拼搏奋斗的精神。
本文,不大适合反向立意,如果站在大理石地板的角度大谈“平凡就是伟大”的道理是不得要领的。因为,从对话的材料来看,雕像的话有导向作用。 “当初你忍受不了工匠的雕刻,就只能做一块地板”这句话的言外之意阐释了伟大来源于忍受痛苦、接受磨砺的道理。

暑期家教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中心备案网站  苏州公安部备案网站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绿色安全网站  中国文明网

 

 

苏州进步网辅导中心保证家教教学质量,按提分收费!

家教热线:18936084829(胡老师),0512—6679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