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进步教育家教网  
设为首页
手机版
 
欢迎您访问苏州进步教育家教网,我们将为您提供最优质的家教/教学服务!
最 新 公 告

1.2022年暑假班招生报名已启动.
2.本家教网站的免费视频学习中心已开通.
3.本家教网站的资料查找中心已开通.
家教电话:18936084829(胡老师).

 


点击下载试题

友情提示:
1.点击下载时,跳转至新页面后,点击普通下载即可。
2.如果提示你,输入解压密码时,密码为,“苏州进步网www.szjjedu.com”。
3.如在线浏览可以点击全屏按钮。
4.您下载的资源均为完整版。

中高考家教
当前位置:主页 > 家教资料 > 化学家教资料 >


2013年湖北省各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汇总flash版


作者:deadmin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3-08-25 阅读次数:




免费下载:2013年湖北省各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汇总flash版

湖北省武汉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
亲爱的同学,在你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注意事项:
1. 本试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全卷共12页,两大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 答题前,请将你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并在“答题卡”背面左上角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后两位。
3. 答第Ⅰ卷(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正确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不得答在“试卷”上。
4. 第Ⅱ卷(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预祝你取得优异成绩!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l-35.5、Ca-40、Cu-63.5
可能用到的物理量:g=10N/kg,水的密度为1×103kg/m3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铁钉生锈     B. 冰雪消融    C. 蜡烛熔化    D. 灯泡发光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B. 空气由空气分子组成
C.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等
D. 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3. 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4. 化学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血红蛋白中含有铁元素,缺铁会引起人体贫血
B. 回收废弃的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C. 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D. 汽油着火可用水扑灭
5. 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2+4HCI(浓) MnCl2+2X+Cl2↑,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 H2O    B. H2O2    C. HClO    D. O2
6. 如下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弹簧夹处于关闭状态。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能是气球a明显鼓起的是(    )


试管内物质 胶头滴管内物质
A 氢氧化钠固体 水
B 氧化铁 稀盐酸
C 氯化钡溶液 稀硫酸
D 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溶液
7. 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加热条件下,氨气能将氧化铜还原成铜,反映的化学方程式为: 3CuO+2NH3 3Cu+3H2O+N2,如下图所示,挤压鼓气球把空气鼓入盛有浓氨水的集气瓶中,使氨气进入试管,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即可达到实验目的。关于该实验,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 实验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② 反应一段时间后,可看到试管内有红色物质生成;
③ 反应结束时,先撤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以免液体倒流;
④ 该装置没有对尾气进行处理,会污染空气。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③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只有①②
8. 现有一种固体粉末状样品,已知该样品由氧化铜和铁组成。取样品少许,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待反应停止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液中加入一根洁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无明显变化。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    )
① 该样品的颜色为黑色;
② 向样品中加入稀硫酸后,一定有气体生成,且液体颜色不变;
③ 滤渣中一定有铜,不一定有铁;
④ 滤液中含有硫酸铜和硫酸亚铁;
⑤ 滤液中溶质只有硫酸铁。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29. 根据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
(1) 甲烷的化学式______
(2) 写出氧化镁的化学式并标出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3) 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钾元素在人体内起调节体液平衡的作用,下图A是钾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
(1) 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2) 右图B是钾元素形成呢过的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x=_______,改粒子的符号是______

31. 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 t2℃时,甲的溶解度为______
(2) t3℃时,甲、乙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其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_
(3) t3℃时,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丙,现要提纯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 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1℃升温到t2℃,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变
B. t2℃时,向100g20%甲的饱和溶液中加100g水,充分搅拌,溶液的浓度为10%
C. 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分别制成饱和溶液,需水的质量最多的是甲
D. 升高丙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32. 某白色粉末状固体甲,可能含有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某溶液乙可能含有硝酸钡、氯化钠。为探究它们的成分,某化学小组开展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6、溶液A呈_______(填“酸性”、“中性”、“碱性”)。步骤Ⅱ中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是_______
17、固体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滤液C中除了指示剂外还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
18、根据步骤Ⅳ不能确定固体甲中某物质一定存在,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要证明甲中该物质的存在,需补充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现象。
37. 某化学小组成功完成了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验证了二氧化碳的组成。
探究过程如下:

1. 称量装有干燥块状木炭的试管D,质量为50.7g,装有碱石灰的装置C质量为112.3g,连接A、B、D装置;
2. 从长颈漏斗加入足量3%的过氧化氢溶液,连接C装置,点燃酒精灯;
3. 待D中发生反应,熄灭酒精灯,冷却;
4. 称量试管D及剩余固体的质量为50.1g,装置C的质量为114.5g
已知:碱石灰的成分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木炭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B、C中所装药品足量,能完全吸收相关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A. 装置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反应
B. 酒精灯加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C. 为减小误差,步骤Ⅲ冷却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列式并计算)_____________,从而计算出二氧化碳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
34. 实验室新进一批块状大理石。某化学小组成员称量12.5g该大理石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测定碳酸钙的含量。完全反应后,承德固体剩余的质量为2.5g。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____
(2) 计算12.5g该样品最多可制得二氧化碳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湖北省黄冈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2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2分)
1.(1分)(2013•黄冈)下列过程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海水晒盐 B. 火力发电 C. 滴水成冰 D. 木已成舟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海水晒盐是利用阳光及风力的作用将水分蒸发而使溶解在海水中的食盐结晶析出,这一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火力发电是通过化石燃料燃烧,使化石燃料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该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滴水成冰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木已成舟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1分)(2013•黄冈)下列各物质中,均属纯净物的是(  )
  A. 合成纤维  油脂 B. 天然气  水银 C. 冰水  干冰 D. 医用酒精  碘盐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
解答: 解:A、合成纤维是化学纤维的一种,是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做原料而制得的化学纤维的统称,属于混合物;油脂是油和脂肪形成的混合物;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属于混合物;水银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C、冰水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干冰中只含有二氧化碳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D、医用酒精中含有水、酒精等物质,属于混合物;碘盐中含有氯化钠、碘酸钾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C.
点评: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3.(1分)(2013•黄冈)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称取食盐 B. 
稀释浓硫酸 C. 
测定溶液pH值 D. 
固体药品的取用

考点: 称量器-托盘天平;固体药品的取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溶液的酸碱度测定.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向试管中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1分)(2013•黄冈)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春色满园,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C. 组成CO,CO2的元素种类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 气体受热膨胀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分子变大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A、根据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的特性进行分析;
B、根据空气的组成分析;
C、根据CO,CO2的组成、性质分析;
D、根据分子间有间隔的特性进行分析.
解答: 解:A、由于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的,花香的微粒通过运动分散周围的空气中,所以,感到花香四溢.故A说法正确;
B、空气中含有氧气分子、氮气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不含有空气分子.故B说法不正确;
C、组成CO,CO2的元素种类相同,分子的构成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故C说法不正确;
D、由于分子间有间隔,温度升高时分子的间隔变大.所以,气体受热膨胀,气体分子的大小没有变化.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1分)(2013•黄冈)钇(Y)是一种稀土元素,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钇属于金属元素 B. 钇原子的质子数为39
  C. 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91 D. 钇原子的中子数为39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钇,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9;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钇原子的质子数为39,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91,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9;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钇原子的质子数为39,而不是中子数为39,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6.(1分)(2013•黄冈)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下列有关环境与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焚烧塑料是减少白色污染的有效方法
  B. 目前氢能源没有广泛推广的主要原因是淡水资源缺乏
  C. 开发和利用风能,太阳能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
  D. 化工厂可利用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废气,防止形成酸雨

考点: 白色污染与防治;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专题: 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 塑料燃烧时能够产生大量有害的物质;
许多技术问题限制了氢能源的开发、利用;
“低碳生活”要求耗能少,排放二氧化碳少;
废气、废水、废渣要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解答: 解:A、焚烧塑料时能够产生烟尘等物质,对环境污染很严重.不正确.
B、目前氢能源没有广泛推广的主要原因不是淡水资源缺乏,而是目前产生氢气的方法能耗高,难以贮存等方面的问题.不正确.
C、太阳能、风能都是清洁能源,不污染环境,开发和利用风能,太阳能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正确.
D、加高烟囱排放废气时,能使污染物飘散的面积更大,污染更严重.不正确.
故选:C.
点评: 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尤其是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加重了环境污染的程度,因此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7.(1分)(2013•黄冈)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点燃后发生的反应为2KNO3+S+3C K2S+N2+3CO2↑.该反应前后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的元素是(  )
  A. 硫 B. 氧 C. 碳 D. 氮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计算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从而判断反应前后化合价是否发生改变.
解答: 解:在反应2KNO3+S+3C K2S+N2↑+3CO2↑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0,S元素的化合价由0降低为﹣2价,C元素的化合价由0升高到+4价,钾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没变;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难度不大.
 
8.(1分)(2013•黄冈)X,R表示两种金属,在溶液中发生反应:X+3RNO3=3R+X(NO3)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 若X是Al,R是Ag,则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
  C. X可能是Fe,R可能是Cu
  D. X的金属活动性比R强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A、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结合方程式分析溶液质量变化;
C、由生成了R(NO3)3可知,R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3价;
D、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推断,金属X能与R的硝酸盐反应,说明X的活动性比R强.
解答: 解:A、X+3RNO3=3R+X(NO3)3,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正确;
B、若X是Al,R是Ag,反应方程式是Al+3AgNO3=3Ag+Al(NO3)3,
                               27        324
根据化学方程式不难看出,每27份质量的锌就会从溶液中置换出324份质量的银,会使溶液质量减少,正确;
C、由X与硝酸R溶液反应的生成了R(NO3)3,R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3价,而铁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了硝酸亚铁,化学式中硝酸根应该是2个,故该金属不可能是铁,故错误;
D、金属X能与R的硝酸盐反应,说明X的活动性比R强,正确;
故选C.
点评: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能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此外,了解置换反应的特点、会分析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前后溶液质量变化等知识,才能据选项正确分析解答.
 
9.(1分)(2013•黄冈)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曲线图.现有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依次为:乙>丙>甲
  B. 将温度由t2℃降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丙>甲
  C. 将温度由t2℃降到t1℃时,析出甲的质量比乙多
  D. 若甲中含有少量杂质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须确定温度;
B、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并结合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分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化;
C、一定温度范围内,等质量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解度受温度越大,降温析出溶质越多;
D、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并分析提纯物质的方法.
解答: 解:A、不确定温度,无法比较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B、甲、乙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将温度由t2℃降到t1℃,甲、乙析出晶体依然是饱和溶液,丙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 ×100%,可知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观察图示可知: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且大于t2℃时丙的溶解度,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丙,故错误;
C、将温度由t2℃降到t1℃时,若甲和乙饱和溶液的质量相等,则析出甲的质量比乙多,但二者质量不定,故无法判断,错误;
D、甲 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若甲中含有少量杂质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注重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提纯物质的方法,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相关知识才能正确分析解答.
 
10.(1分)(2013•黄冈)下列有关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将5g铁和5g铜混合加热后,物质的总质量为10g,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一定不会发生变化
  C. 5g硫和5g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物质量为10g
  D. 镁条燃烧后质量增加,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质量守恒定律只能用来解释化学反应,可以据此解答.
解答: 解:A、铁和铜不能发生化学反应,所以虽然混合加热后质量不变,但是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故A错误;
B、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可以知道,在化学变化中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中,分子的总数可能发生改变,故B错误;
C、根据硫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硫和氧气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1:1,所以5g硫和5g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物质量为10g,故C正确;
D、镁条燃烧是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所以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应该等于镁和氧气的质量之和,所以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和灵活运用这一定律解答问题的能力,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变化.
 
11.(1分)(2013•黄冈)如图所示装置(不可倒置)有多种用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H2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
  B. 若要除去H2中CO2可在此装置中装入NaOH溶液,气体从B端通入
  C. 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CO2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
  D. 若用水将此装置中O2的排出,水应从B端进入

考点: 分离物质的仪器;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分析: A、本装置中,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从长管进入,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从短管进入,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气体从装置的B端通入;
B、除去H2中CO2可在此装置中装入NaOH溶液,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NaOH溶液小,所以气体应从A端通入;
C、本装置中,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从长管进入,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从短管进入,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气体从装置的A端通入;
D、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水应该从长管进入.
解答: 解:A、本装置中,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从长管进入,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从短管进入,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气体从装置的B端通入,故A错误;
B、除去H2中CO2可在此装置中装入NaOH溶液,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NaOH溶液小,所以气体应从A端通入,故B错误;
C、本装置中,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从长管进入,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从短管进入,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气体从装置的A端通入,故C正确;
D、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水应该从长管进入,气体从短管出,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气体的收集、检验和干燥方法,要记忆常用气体的性质,理解应用.本考点考查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评价能力,希望同学们认真把握.
 
12.(1分)(2013•黄冈)下列有关物质鉴别方案正确的一组是(  )
  A. 可用Ba(OH)2溶液鉴别(NH4)2CO3,(NH4)2SO4,NH4NO3三种氮肥
  B. MgCl2溶液,NaOH溶液,H2SO4溶液,CuSO4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即可鉴别
  C. Na2CO3溶液,Ca(OH)2溶液,盐酸,BaCl2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即可鉴别
  D. CuO粉末,炭粉,铁粉,三种黑色粉末用一种试剂无法鉴别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铵态氮肥的检验;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 A、依据氢氧化钡与其它物质间的反应现象分析解答;
B、依据硫酸铜是蓝色的溶液以及与其它物质间的反应情况分析解答;
C、依据物质间的两两反应现象分析解答即可;
D、依据三种能与酸反应出现不同的现象分析解答;
解答: 解:A、由于氢氧化钡能与碳酸铵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氨气,与硫酸铵也能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氨气,与硝酸铵生成氨气,所以鉴别时能够确定硝酸铵而不能确定碳酸铵和硫酸铵,故该方法错误;
B、MgCl2溶液,NaOH溶液,H2SO4溶液,CuSO4溶液中只有CuSO4溶液呈蓝色,所以观察可知硫酸铵,将硫酸铜分别滴入MgCl2溶液,NaOH溶液,H2SO4溶液中只有NaOH溶液能够与硫酸铜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所以可确定氢氧化钠溶液,再将NaOH溶液分别滴入MgCl2溶液,H2SO4溶液中MgCl2溶液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的白色沉淀,故可鉴别出MgCl2溶液,剩余的溶液即为H2SO4溶液,故不加任何试剂即可鉴别;
C、由于碳酸钠能够与Ca(OH)2溶液、BaCl2溶液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所以可以鉴别出碳酸钠和盐酸,但Ca(OH)2溶液、BaCl2溶液无法鉴别出来,故不加任何试剂不可鉴别;
D、CuO粉末,炭粉,铁粉中分别加入稀盐酸,氧化铜能与盐酸反应生成蓝色的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能够生成气体(氢气)和浅绿色溶液(氯化亚铁),与碳粉不反应,故三者中加入一种物质可以鉴别;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较大,解此类题的思路是:先用物理性质,一般先看颜色、闻气味;再用化学性质,用已鉴定出的药品依次去鉴别其他物质,有不同现象时方可鉴别.
 
二、填空题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2分)
13.(5分)(2013•黄冈)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或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1)植物光合作用得到的单质 O2 ;(2)碘酒中的溶剂 C2H5OH ;(3)厨房中的酸性调味剂 CH3COOH ;
(4)菱铁矿的主要成分 FeCO3 ;(5)不含金属元素的碱 NH3•H2O .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元素、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 解:(1)植物光合作用得到的物质是葡萄糖和氧气,其中氧气属于单质,其化学式为:O2.
(2)碘酒是碘溶于酒精形成的溶液,故溶剂为酒精,其化学式为:C2H5OH.
(3)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酸性调味剂,其化学式为CH3COOH;
(4)菱铁矿的主要成分是碳酸亚铁,其化学式为FeCO3;
(5)氨水是碱,但不含金属元素,其化学式为NH3•H2O.
故答案为:(1)O2;(2)C2H5OH;(3)CH3COOH;(4)FeCO3;(5)NH3•H2O.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4.(6分)(2013•黄冈)请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下列原理.
(1)用活性炭除去冰箱里的异味,是利用其 吸附 性.
(2)试用文字解释为什么铝制品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 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
(3)工业上可用Cl2与NAOH溶液作用制漂白粉:Cl2+2NaOHNaCl+NaClO+H2O.与此类似,可用Cl2与石灰乳(主要成分Ca(OH)2)制漂白粉,试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
(4)假黄金(Cu,Zn合金)外观与黄金(Au)及其相似.试根据金属的性质写出鉴别时与三类不同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每类各写一个化学方程式):① 2Cu+O2 2CuO(或2Zn+O2 2ZnO) ;② Zn+2HCl=ZnCl2+H2↑ ;③ Cu+2AgNO3=Cu(NO3)2+2Ag .

考点: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1)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解答;
(2)根据铝制品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进行解答;
(3)根据Cl2与石灰乳(主要成分Ca(OH)2)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进行解答;
(4)根据金属锌、铜、金的性质进行解答.
解答: 解:(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冰箱里的异味;故填:吸附;
(2)铝制品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故填: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3)Cl2与石灰乳(主要成分Ca(OH)2)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故填: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①金属铜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锌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锌,而金不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 2CuO(或2Zn+O2 2ZnO);故填:2Cu+O2 2CuO(或2Zn+O2 2ZnO);
②金属锌可以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而铜和金不和稀盐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故填:Zn+2HCl=ZnCl2+H2↑;
③金属铜比金活泼,所以金属铜可以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故填:Cu+2AgNO3=Cu(NO3)2+2Ag.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知识与在生活中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15.(7分)(2013•黄冈)碳元素是构成物质种类最多的一种元素,许多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碳元素形成的单质除金刚石,石墨外,还有一种物质类似足球状,这种物质的化学式为 C60 ,它们都不属于 有机物 (选填“有机物”,“无机物”或“单质”).
(2)肥皂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有碳元素的物质,常温下,肥皂溶液的pH > 7(填“<”,“>”或“等于”).
(3)葡萄糖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缓慢氧化生成两种氧化物,同时释放能量.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6H12O6+6O2 6CO2+6H2O .
(4)小刚同学对碳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并建构了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括号内含有碳元素物质的化学式 CO ;
②转化关系图中由Na2CO3→CO2的反应类型是 复分解 反应;
③CO2常用于灭火,但镁着火不能用CO2灭火,原因是它们能发生反应,请写出该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Mg+CO2 2MgO+C .

考点: 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碳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1)根据常见的碳元素的单质结合有机物的概念分析;
(2)根据肥皂水显碱性,pH大于7分析;
(3)根据糖类物质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得出正确答案;
(4)①根据碳、二氧化碳以及一氧化碳的转化分析;②根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结合反应类型分析;③根据题中信息结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分析.
解答: 解:(1)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中,类似足球状的是C60,它们虽然都含有碳元素,但是具有无机物的特点,属于无机物;故答案为:C60;有机物;
(2)常温下,肥皂溶液显碱性,pH>7,故答案为:>;
(3)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缓慢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6O2 6CO2+6H2O;故答案为C6H12O6+6O2 6CO2+6H2O;
(4)①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故答案为:CO;
②Na2CO3→CO2的反应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答案为:复分解;
③镁与二氧化碳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该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Mg+CO2 2MgO+C,故答案为:2Mg+CO2 2MgO+C.
点评: 掌握常见的碳的单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碳以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16.(4分)(2013•黄冈)已知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中的四种常见物质,丁是甲与乙,乙与丙反应的生成物之一(反应条件均已略去),转化关系如图:
(1)常温下,若乙魏红色粉末,甲为黑色粉末,则丙的化学式是 H2或CO ,甲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Fe2O3+3C 4Fe+3CO2↑ .
(2)若丁为常见难溶性盐,常温下甲为气体,则:甲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或 CO2+Ba(OH)2═BaCO3↓+H2O) ,乙与丙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或Ba(OH)2+Na2CO3=BaCO3↓+2NaOH) .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
专题: 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 (1)本题的信息是:常温下,若乙为红色粉末(氧化铁或铜),甲为黑色粉末,甲能够和乙反应,所以乙为氧化铁,甲为碳;丙也能够和氧化铁反应产生丁,说明丙具有还原性,可以是氢气或一氧化碳;
(2)根据丁为常见难溶性盐,常温下甲为气体,常见的气体中二氧化碳能够和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钙(或碳酸钡)沉淀;乙若为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则丙为碳酸盐,如常见的碳酸钠.
解答: 解:(1)常温下,若乙为红色粉末(氧化铁或铜),甲为黑色粉末,甲能够和乙反应,所以乙为氧化铁,甲为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2O3+3C 4Fe+3CO2↑;丙也能够和氧化铁反应产生丁,说明丙具有还原性,可以是氢气或一氧化碳,化学式为:H2或CO;故答案为:H2或CO;2Fe2O3+3C 4Fe+3CO2↑;
(2)因为丁为常见难溶性盐,常温下甲为气体,常见的气体中二氧化碳能够和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碳酸钙(或碳酸钡)沉淀,乙就是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反应的方程式为:;若乙若为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则丙为碳酸盐,如常见的碳酸钠,反应的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故答案为:CO2+Ca(OH)2═CaCO3↓+H2O;Ca(OH)2+Na2CO3=CaCO3↓+2NaOH;
(或   CO2+Ba(OH)2═BaCO3↓+H2O;Ba(OH)2+Na2CO3=BaCO3↓+2NaOH或其它合理答案都可).
点评: 本题的推断难度不大,关键是依据题目所给的特殊物质的信息,结合物质的性质,通过正推或逆推或假设等方式完成符合要求的结论,然后带入验证即可.
 
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5分)
17.(5分)(2013•黄冈)将100g氯化钾样品(含碳酸钾)加入50g盐酸中完全反应,气体全部逸出,得到145.6g溶液.则:
(1)产生的气体质量为 4.4 g.
(2)计算样品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碳酸钾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即可求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从而求出碳酸钾的质量,进而求出氯化钾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减少的质量即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即100g+50g﹣145.6g=4.4g,故填:4.4;
(2)设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为x
K2CO3+2HCl=2KCl+CO2↑+H2O
138             44
x               4.4g
     x=13.8g
样品中氯化钾的质量为:100g﹣13.8g=86.2g
样品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 =86.2%
答:样品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86.2%.
点评: 本题为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完成此题,关键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
 
四、填空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1分)
18.(4分)(2013•黄冈)如图是初中化学的几种常用仪器用品,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⑤的名称是 锥形瓶 .实验室用KMnO4固体加热制氧气应选用的仪器用品是 ①②④⑥ (填序号).
(2)③⑤⑦组合可制备H2,CO2,O2,试写出用此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实验前检查此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向长颈漏斗中注入水至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浸没液面以下,继续加水,然后观察长颈漏斗管中的液面高度是否变化,如果液面不下降则说明气密性好 .

考点: 氧气的制取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收集方法.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熟练掌握常见的化学仪器名称和用途;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特点选择相应的仪器;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气体变化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向长颈漏斗中注入水至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浸没液面以下,继续加水,然后观察长颈漏斗管中的液面高度是否变化.
解答: 解:(1)⑤是锥形瓶;实验室用KMnO4固体加热制氧气相应的仪器有: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单孔橡皮塞,故选择①②④⑥;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向长颈漏斗中注入水至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浸没液面以下,继续加水,然后观察长颈漏斗管中的液面高度是否变化,如果液面不下降则说明气密性好.
故答案为:(1)锥形瓶;①②④⑥;
(2)2H2O2 2H2O+O2↑;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向长颈漏斗中注入水至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浸没液面以下,继续加水,然后观察长颈漏斗管中的液面高度是否变化,如果液面不下降则说明气密性好.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氧气的两种制取方法及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需要利用发生装置的特点及气压的变化来完成,注意语言的表达要准确.
 
19.(7分)(2013•黄冈)小东、小林和小雨同学对氢氧化钠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现象很感兴趣,决定做实验进行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到底是哪一种粒子使酚酞溶液变红?实验中可供使用的用品有盐酸、氯化钠溶液、氯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酚酞溶液及若干支试管.
【提出假设】
假设(1):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H2O.
假设(2):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Na+.
假设(3):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 OH﹣ .
小东认为不做实验即可说明假设(1)不成立.原因是 酚酞溶液中含有水,而酚酞溶液无色 .
【实验验证】(完成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向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不填
(2)  
小雨认为向步骤(1)后的试管中加入盐酸也可得出正确结论,你同意她的观点吗? 同意 (填“同意”或“不同意”).
【实验拓展】
小林将酚酞溶液滴入碳酸钠溶液中,发现溶液也变红.他们经过分析、讨论、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不一定是碱溶液 .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碱的化学性质;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提出假设】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另外还有的粒子是氢氧根离子进行解答;
根据酚酞溶液中含有水,而酚酞溶液无色进行解答;
根据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此时溶液仍然不变色,说明Na+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进行解答;
根据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进行解答;
【实验拓展】根据碳酸钠属于盐,将酚酞溶液滴入碳酸钠溶液中,发现溶液也变红,说明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不一定是碱溶液进行解答.
解答: 解:【提出假设】氢氧化钠溶液另外还有的粒子是氢氧根离子,所以假设(3):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OH﹣;故填:OH﹣;
酚酞溶液中含有水,而酚酞溶液无色,所以假设(1)不成立;故填:酚酞溶液中含有水,而酚酞溶液无色;
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此时溶液仍然不变色,说明Na+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填:
向装有氯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溶液仍为无色 假设(2)不成立,假设(3)成立

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向步骤(1)后的试管中加入盐酸也可得出正确结论;故填:同意;
【实验拓展】碳酸钠属于盐,将酚酞溶液滴入碳酸钠溶液中,发现溶液也变红,说明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不一定是碱溶液.故填: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不一定是碱溶液.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学会运用猜想与事实验证的方法和技巧处理实验问题.
 


































湖北省黄石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
第Ⅰ卷  (选择题  共68分)
第Ⅰ卷共40个小题。1—10题为生物学学科试题,11—26为化学学科试题,27—40题为物理学科试题。1—16题每题1分,17-36题每题2分,37—40每题3分。
1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玻璃破碎      C.食物变质     D.干冰升华
12.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大米         B.鸡蛋        C.蔬菜       D.水果
13.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是
A.将垃圾实行分类回收和无害化处理  B.少用煤发电,多用风力发电
C.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     D.火力发电厂加高烟囱排放含PM2.5的烟尘
14.下列关于氮气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食品防腐           B.制成各种电光源
C.医疗冷冻麻醉       D.制化肥的重要原料
15.下列因素的改变,能显著改变气体体积的是
A.分子间的间隔      B.分子的大小  C.分子的质量  D.分子的种类
16.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是按单质、盐、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氧气、碳酸钙、空气          B.氢气、硫酸钠、水
C.甲烷、食盐、冰水         D.金刚石、熟石灰、石油
17.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铁钉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            B.常温下金属均为固态
C.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D.合金的许多性能和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
18.常用化肥碳铵不稳定:NH4HCO3  △   NH3↑+CO2↑+H2O,该反应属于
A.置换反应      B.复分解反应   C.分解反应   D.化合反应
19.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          B.长期饮用蒸馏水不利于人体的健康
C.自然界中的水都是混合物   D.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所有的杂质
20.下列是人体中几种体液的正常pH值,酸性最强的是
A.胆汁(6.8~7.4) B.唾液(6.6~7.1) C.血液(7.35~7.45)D.胃液(0.8~1.5)
21.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合理的是
A.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少量的CO
B.加入氧化镁除去硫酸镁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硫酸(氧化镁难溶于水)
C.用活性炭将硬水软化
D.用水除去生石灰中混有的碳酸钙
22.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A.物质的总质量     B.元素的种类   C.原子数目    D.分子数目
2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u+ H2SO4     CuSO4+ H2↑    B.CaO + H2O      Ca(OH)2
C.Fe2O3 + CO   高 温   Fe + 3CO2   D.2S + 3O2   点 燃   2SO3
24.下列含氮化合物中,氮元素化合价由低到高排列的一组是
A.NH3  NO  HNO3         B.NO  HNO3  NH3
C.NO  NH3  HNO3     D.HNO3   NH3   NO
25.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如果将甲、乙、丙分别投入到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
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明显现象;再将大小相同的甲、丙分别放到相同的盐酸中,甲、丙均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快于丙,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甲>丙>乙  B.丙>乙>甲      C.甲>乙>丙    D.丙>甲>乙
26.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①碱的水溶液通常呈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②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③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A.只有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112分)
第Ⅱ卷共29个小题,41—47为物理试题,48—54为化学试题,55—57为生物试题。
48.(6分)请选用下列物质对应的序号字母填空:A.二氧化碳  B.氯化钠  C.汞   D.尿素   E.石油   F.合成橡胶。
⑴温度计中填充的液态金属是         ;⑵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是             ;
⑶可用作汽车轮胎的材料是           ;⑷被称为“工业的血液”的是         ;
⑸在大棚蔬菜种植中,能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是       ;
⑹可用作化肥的是            。
49.(6分)⑴(3分)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3个硫原子          ;
②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③2个碳酸根离子           。
⑵(3分)右图是X、Y、Z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
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物质Z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
A.升高    B.降低   C.不改变
②在         的温度范围里,物质X的溶解度大于物质Z的溶解度。
③将X、Y、Z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t1℃升温到t2℃(溶剂量不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的是     (选填“X”、“Y”、“Z”)。
50.(6分)请根据右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②__________
(2)如果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则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应选图中的____________(填序号)等组装而成,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装置③可用于制取________(填化学式)气体,该气体可用________收集。
51.(6分)下图是某一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水分子中氧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⑵请写出上述变化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标出反
应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该化学反应中不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是       (选填“原子”或“分子”),上述过程中的MnO2用作        剂。
⑶上述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可以和Fe(OH)2发生化合反应,尝试书写该化合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
52.(7分)小红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块绿色的孔雀石样品,他查阅资料知道其成分为
Cu2(OH)2CO3。小红以孔雀石(不考虑其中的杂质参与反应)为原料设计了两种途径制取铜,其制备流程如下图所示(部分生成物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无色气体A是       (填化学式),固体D的成分为      (用符号表示)。
⑵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①             ;    反应②:          .
⑶操作a的名称是         ;
⑷小红同学设计的两种途径中,你认为途径    更合理(填“Ⅰ”或“Ⅱ”),其理由是______。
53.(7分)KOH溶液中含有H2O、K+、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某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KOH溶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的原因。
【提出问题】KOH溶液中的什么成分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猜想1:KOH溶液中的H2O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2:KOH溶液中的K+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3:KOH溶液中的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①用试管取少量蒸馏水,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
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猜想1不成立
②用试管取少量KCl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

猜想2不成立
③________________,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
试管内溶液变红

【讨论反思】有同学认为猜想①不需要实验验证就可以排除,你认为该同学理由是______。
【拓展】①向Ba(OH)2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②KOH固体应__________保存。
54.(6分)将30g 碳酸钠溶液与48.2g氯化钡溶液混合,碳酸钠和氯化钡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所得滤液质量为58.5g,试计算:
⑴反应后生成的沉淀质量为      克.
⑵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用百分数表示,写出计算过程。)





黄石市2013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及升学考试
理 科 综 合
化学参考答案与评分意见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C B D B A A B C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D D B D B A A D
48. (每空1分,共6分)
⑴C   ⑵B  ⑶F   ⑷E   ⑸A   ⑹D
49.(每空1分,共6分)

⑴ ①3S     ②                  ③3CO32- 

⑵ ①B      ②高于t1℃          ③X、Y
50.  (每空1分,共6分)
⑴①锥形瓶   ②长颈漏斗  
⑵①⑤②④      
⑶氧气(或其他符合题意的气体)   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与选择的气体对应)

51. (每空1分,共6分)
⑴8:1  
⑵    二氧化锰   
          催化剂       原子


52. (每空1分,共7分)
⑴       
⑵反应①
  反应②   高  温  
⑶过滤
⑷Ⅰ;      途径Ⅱ需要加热,消耗较多的能量



53. (每空1分,共7分)
猜想3:
操作③:用试管取少量溶液
现象B: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结论Ⅲ:猜想3成立
理由是:酚酞试液本身含有水分子
应  密封  保存
不含 离子
54. ⑴ 19.7
⑵ 解:设溶液中溶质 的质量为x

            117      197
x       19.7g
117/x= 197
x=11.7g  
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湖北省咸宁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1分)(2013•咸宁)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空气 B. 石油 C. 钢 D. 冰水混合物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
解答: 解:A、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
B、石油中含有汽油、煤油、柴油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
C、钢中含有铁、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
D、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2.(1分)(2013•咸宁)下列化肥中,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是(  )
  A. 磷矿粉 B. 硫酸钾 C. 尿素 D. 硝酸铵

考点: 化肥的简易鉴别.
专题: 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 根据磷矿粉是灰白色的,硝酸钾、尿素和硝酸铵都是白色的晶体,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硝酸钾、尿素和硝酸铵从外观看均为白色晶体,只有磷矿粉是灰白色粉末,故与其它化肥从外观看与磷矿粉与其他化肥相区别.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常见化肥简易鉴别,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磷矿粉颜色与其它化肥的不同.
 
3.(1分)(2013•咸宁)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 氧化铁FeO B. 2个氢分子2H
  C. 镁离子 Mg+2 D. 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H3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B、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D、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解答: 解:A、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Fe2O3,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
B、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氢分子可表示为:2H2,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
C、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镁离子可表示为:2Mg2+,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错误.
D、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 H3,故选项化学用语书写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4.(1分)(2013•咸宁)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用途中,不正确的是(  )
  A. 供给呼吸 B. 作化工产品的原料
  C. 用于灭火 D. 作气体肥料

考点: 二氧化碳的用途.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二氧化碳的用途.
解答: 解:A、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使人头晕窒息以致死亡.故A不正确;
B、二氧化碳能与许多种物质反应,可用作化工产品的原料.故B正确;
C、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灭火.故C正确;
D、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会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二氧化碳常被称为气体肥料.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用途.物质的性质可以决定物质的用途,明确二氧化碳的性质,即可轻松解题.
 
5.(1分)(2013•咸宁)如图,硒被誉为“抗癌大王”.根据提供的硒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硒属于金属元素 B. 硒的原子序数是34
  C. 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4 D. 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 g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硒,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4,故选项说法正确.
C、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由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34=2+8+18+x  x=6,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原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等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6.(1分)(2013•咸宁)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中,合理的是(  )
  A. 事实:水能灭火  解释: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事实:一氧化碳可用于炼铁  解释:一氧化碳具有氧化性
  C. 事实:氮气常用作保护气  解释: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D. 事实:6m3的氧气加压可装入0.04m3的钢瓶中  解释: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氧气的工业制法;常见气体的用途;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与生活.
分析: A、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
B、夺氧的物质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常作保护气.
D、气体的分子之间的间隔大,能被压缩.
解答: 解:A、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水能灭火不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而是因为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不合理.
B、一氧化碳可用于炼铁,一氧化碳是夺氧的物质,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故不合理.
C、由于氮气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常作保护气,故合理.
D、气体的分子之间的间隔大,容易被压缩,使分子间隔变小,但分子本身不变,故不合理.
故选C.
点评: 此题是一道多点知识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7.(2分)(2013•咸宁)水是生命之源.下面有关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电解水的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 用食盐水可以鉴别软水和硬水
  C.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D. 净化水的方法中,蒸馏是单一净化程度最高的

考点: 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A、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进行解答;
B、根据用肥皂水可以鉴别软水和硬水进行解答;
C、根据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进行解答;
D、根据净化水的方法中,蒸馏是单一净化程度最高进行解答.
解答: 解: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A错误;
B、用肥皂水可以鉴别软水和硬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B错误;
C、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故C错误;
D、净化水的方法中,蒸馏是单一净化程度最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关于水的净化和节约用水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8.(2分)(2013•咸宁)臭氧发生器可将氧气转化为臭氧(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臭氧是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
  B. 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
  C. 氧气与臭氧的性质相同
  D. 氧气转化为臭氧是物理变化

考点: 氧元素组成的单质.
专题: 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A、根据分子的原子构成解释;
B、根据单质的定义考虑,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C、根据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考虑;
D、根据化学变化的特点考虑.
解答: 解:A、臭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或者说一个臭氧分子是由三个氧原子构成,故A说法错误;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O2和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故B说法正确;
C、同种物质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化学性质不同,氧气与臭氧是不同物质,所以性质不同,故C说法错误;
D、氧气和臭氧分子构成不同,属于不同物质,氧气转化为臭氧是化学变化,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分子的原子构成,单质的定义,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
 
9.(2分)(2013•咸宁)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图.30℃时,分别将30g硝酸钾和氯化钠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 通常情况下,采取降温的方法,能将两种溶液都变成饱和溶液
  C. 若将硝酸钾溶液降温到20℃,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10
  D. 若将硝酸钾溶液变为10℃时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根据在30℃时硝酸钾和氯化钠两种固体的溶解度都大于30g进行解答;
B、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进行解答;
C、根据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30g进行解答;
D、根据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30g,降温会有硝酸钾晶体析出进行解答.
解答: 解:A、在30℃时硝酸钾和氯化钠两种固体的溶解度都大于30g,所以在30℃时,分别将30g硝酸钾和氯化钠放入100g水中,硝酸钾和氯化钠全部溶解,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A正确;
B、由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采取降低温度的方法不能将氯化钠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B不正确;
C、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30g,在30℃时,分别将30g硝酸钾和氯化钠放入100g水中,若将硝酸钾溶液降温到20℃,没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所以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0:100=3:10.故C正确;
D、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30g,降温会有硝酸钾晶体析出,将硝酸钾溶液变为10℃时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主要考查了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的理解和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以此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2分)(2013•咸宁)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在低温下转化为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反应前后四氧化三钴纳米棒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C. 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D. 反应前后氧原子数目发生了变化

考点: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A、根据物质的组成元素、反应的特点分析;
B、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C、一氧化碳有毒,能污染空气;
D、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解答: 解:A、反应物中的氧气属于单质.故A说法错误;
B、在该反应中,四氧化三钴纳是催化剂,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故B说法错误;
C、一氧化碳有毒,能污染空气,该反应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故C说法正确;
D、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 熟练掌握催化剂的概念,知道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能够根据化学反应分析反应特点,判断反应的类型等.
 
11.(2分)(2013•咸宁)如图,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乙实验为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蒸发
  B. 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都是相同的
  C. 乙实验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p水=1g/cm3)
  D. 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对配制的溶液浓度无影响

考点: 氯化钠与粗盐提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 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
解答: 解:A、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过滤.不正确.
B、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溶解,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溅出.不正确.
C、乙实验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时,量筒中的水不可能完全倒出,溶质质量不变,当溶液中的溶剂质量减小时,质量分数增大,所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正确.
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时,溶质质量不变,当溶液中的溶剂质量增大时,质量分数减小,所以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对配制的溶液浓度有影响.不正确.
故选:C.
点评: 实验时,要严格步骤、规范操作,如果操作不当,步骤不合理,会影响实验结果.
 
12.(2分)(2013•咸宁)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下列有关量的变化与所加入的稀盐酸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 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A、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反应的发生氢氧化钠的质量逐渐减少,直至为零;
B、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钠的pH大于7,盐酸pH小于7;
C、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反应的发生氯化钠的质量从零开始不断增加,直至反应结束;
D、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稀盐酸中也含有水.
解答: 解:A、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反应的发生氢氧化钠的质量逐渐减少,直至为零,故图象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盐酸显酸性,pH小于7,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时,溶液的pH逐渐减小,当盐酸过量时,溶液的pH小于7,故图象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反应的发生氯化钠的质量从零开始不断增加,直至反应结束,故图象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中有水,因此图象的起点不是零;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稀盐酸中也含有水,因此随着反应的发生,水的质量不断增加,反应完后由于稀盐酸中也含有水,水的质量应还是增加,故图象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是化学反应中定量关系和图象相结合的题型,题目难度较大.要准确解答此类题,关键要对化学反应知识熟练,并能结合图象的数学意义,综合考虑,可快速解答.图象的意义要抓住三点:①抓图象的起点,②抓图象的终点,③抓图象的变化过程.
 
二、非选择题(
13.(5分)(2013•咸宁)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米饭、馒头能提供的营养素主要是 糖类 .
(2)日常生活中鉴别棉纤维与涤纶,可用 燃烧 的方法.
(3)天然气是家用燃料之一,其主要成分是 CH4 (写化学式).
(4)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CH3COOH).醋酸由 3 种元素组成,其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8 (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考点: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与生活.
分析: 米饭、馒头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是淀粉;
通过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可以鉴别棉纤维与涤纶;
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判断物质的元素组成、质量比、原子构成等方面的问题.
解答: 解:(1)米饭、馒头能提供的营养素主要是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故填:糖类.
  (2)棉纤维燃烧的现象:易燃,火焰明亮,极少量灰烬;涤纶燃烧的现象:靠近火,先熔化,后燃烧,燃烧后成黑色块状,可压碎.
故填:燃烧.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化学式是CH4.
故填:CH4.  
(4)由醋酸的化学式可知,醋酸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等三种元素,其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6×2)=1:8.
故填:3;1:8.
点评: 淀粉、蔗糖、葡萄糖等都属于营养素中的糖类,要善于观察实验现象的异同点;
根据化学式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
 
14.(5分)(2013•咸宁)如图,金属及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铜可以拉成铜丝,这是利用金属的 延展性 .
(2)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 4Al+3O2=2Al2O3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小明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下探究实验(金属片已打磨):
①将铁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铁片表面的现象是 有紫红色的物质生成 ;
②将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u+2AgNO3=Cu(NO3)2+2Ag .此探究实验的目的是 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


考点: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1)根据铜可以拉成铜丝,这是利用金属的延展性进行解答;
(2)根据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铝和氧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进行解答;
(3)根据铁片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以及铜片和硝酸银溶液生成银和硝酸铜进行解答.
解答: 解:(1)铜可以拉成铜丝,这是利用金属的延展性;
(2)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铝和氧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
(3)①铁片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所以将铁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铁片表面的现象是有紫红色的物质生成;
②铜片和硝酸银溶液生成银和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AgNO3=Cu(NO3)2+2Ag.此探究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故答案为:(1)延展性;
(2)4Al+3O2=2Al2O3;
(3)①有紫红色的物质生成;②Cu+2AgNO3=Cu(NO3)2+2Ag;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点评: 解答本题要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金属与合金的性质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5.(4分)(2013•咸宁)二氧化碳的“捕捉”与“封存”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实际生产中,经常利用足量NaOH溶液来“捕捉”CO2,流程图如下(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1)分离室中进行的操作是 过滤 .
(2)该流程图所标出的物质中,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的氧化物是 CaO(或氧化钙) .
(3)“捕捉室”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 .
(4)将CaO加入到x溶液中,其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CO3+Ca(OH)2=CaCO3↓+2NaOH .

考点: 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分析: (1)根据碳酸钙难溶于水进行解答;
(2)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过程中放出大量热进行解答;
(3)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解答;
(4)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以及氢氧化钙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进行解答.
解答: 解:(1)碳酸钙难溶于水,所以分离室中进行的操作是过滤;
(2)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过程中放出大量热;
(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4)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a(OH)2=CaCO3↓+2NaOH.
故答案为:(1)过滤;(2)CaO(或氧化钙);
(3)CO2+2NaOH=Na2CO3+H2O;
(4)Na2CO3+Ca(OH)2=CaCO3↓+2NaOH.
点评: 环境问题不仅引起了全球的重视而且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问题.本题中还有一点要注意: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配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中.
 
16.(5分)(2013•咸宁)如图,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室里现有高锰酸钾、大理石和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回答有关问题:

(1)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做“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反应的原理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选择仪器后,连接装置并检查 装置的气密性 .
(2)若补充一种玻璃仪器 酒精灯 (填仪器名称),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还可以制取氧气,你选择的仪器是 ①③⑤⑦⑧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 .

考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根据实验室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凡是制取气体的装置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根据制取氧气的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收集方法确定收集装置,根据装置选择仪器,根据制取氧气原理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解答: 解:(1)在实验室中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凡是制取气体的装置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所以,选择仪器后,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实验室中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由于是加热固体制取气体,又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所以,除了用到酒精灯加热外,还用到试管、铁架台附铁夹、带导管的橡皮塞、水槽、集气瓶.反应的方程式是:2KMnO4 K2MnO4+MnO2+O2↑;
故答为:(1)CaCO3+2HCl═CaCl2+H2O+CO2↑,装置的气密性;(2)酒精灯,①③⑤⑦⑧,2KMnO4 K2MnO4+MnO2+O2↑.
点评: 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要看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要看气体的密度和溶水性.这是化学实验和考题中的常见问题,同学们一定要记清.
 
17.(8分)(2013•咸宁)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Ⅰ、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2HCl=CaCl2+2H2O .
Ⅱ、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Ca(OH)2;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2;猜想三: 可能是CaCl2和HCl .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实验现象: 溶液无明显变化(或溶液不变红色) 结论:猜想一不正确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实验现象: 先有气体产生,后产生沉淀  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
【反思与拓展】
(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反应物的用量 .
(2)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l,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 ac (填序号)
a.pH试纸  b.铜  c.紫色石蕊溶液  d.硝酸银溶液
(3)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腐蚀铁质下水管(或污染水源) (写一条).要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溶质只含
有C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 石灰石(或CaCO3) .

考点: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Ⅰ、根据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钙和水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Ⅱ、【猜想】根据反应的程度进行猜想:恰好反应、一种物质完全反应,另一种物质有剩余;
【进行实验】根据酚酞遇碱变红来进行解答;
根据碳酸钠溶液会和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分析解答;
【反思与拓展】(1)根据实验的结论进行发生反思;
(2)根据盐酸的性质进行分析,但注意氯化钙中也含有氯离子;
(3)根据酸会与铁反应进行分析,根据除杂的要求及除杂的原则进行分析.
解答: 解:Ⅰ、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钙和水,因此反应的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
Ⅱ、【猜想】反应可能是恰好反应,只有氯化钙(猜想二)、也可能是一种物质完全反应,另一种物质有剩余,若氢氧化钙过量,则含有氢氧化钙和氯化钙(猜想一);若盐酸过量,则含有盐酸和氯化钙(猜想三);
【进行实验】因为酚酞遇碱会变红色,而结论是猜想一不正确,即不含有氢氧化钙,故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无明显变化(或溶液不变红色);
根据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即含有盐酸和氯化钙,其中的氯化钙溶液可以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为碳酸钙在盐酸存在的情况下不能以沉淀的形式析出,故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再和氯化钙反应产生沉淀;
【反思与拓展】(1)因为反应可能是完全反应,也可能是其中的一种反应物过量,因此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的用量;
(2)因为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l显酸性,故用pH试纸测定pH应该小于7,能够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但不能和排在氢后面的铜反应,虽然能够和硝酸银反应产生沉淀,但由于其中的氯化钙也能够和硝酸银产生相同的现象,不能选择,故选择ac;
(3)盐酸会与铁反应而将下水道腐蚀;除去盐酸且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还要防止过量产生新的杂质,只能加碳酸钙;
故答案为:Ⅰ、Ca(OH)2+2HCl=CaCl2+2H2O;
Ⅱ、【猜想】可能是CaCl2和HCl;
【进行实验】溶液无明显变化(或溶液不变红色);先有气体产生,后产生沉淀;
【反思与拓展】(1)反应物的用量;(2)a c   (3)腐蚀铁质下水管(或污染水源);石灰石(或CaCO3).
点评: 本题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以及实验设计的能力.设计实验时,可以从反应后的产物和其有关的性质着手;注意氯化钙中的盐酸只能用碳酸钙除去,及检验时要注意氯离子的干扰.
 
18.(5分)(2013•咸宁)将6.8g含杂质的锌粒,加入到盛有50.0g过量的稀硫酸的烧杯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56.6g.试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
(2)锌粒中所含锌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 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同时放出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前后烧杯中物质的质量差即为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而利用锌和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依据氢气的质量可以求出反应的锌的质量进行解答.
解答: 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氢气的质量=6.8g+50.0g﹣56.6g=0.2g;
(2)设锌粒中含锌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x       0.2g            

x=6.5g 
锌粒中所含锌的质量分数= =95.6%
答:(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2)锌粒中锌的质量分数为95.6%.
点评: 此题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反应前后的质量之差对相关的物质质量确定关系.
 

湖北省孝感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18分)
1.(3分)(2013•孝感)以下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海水晒盐 B.
风力发电
  C. 
铁矿石炼铁 D. 
太阳能取暖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 解:A、海水晒盐只是将水分蒸发,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风力发电是利用风力使轮子转动做功发电,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铁矿石炼铁是利用还原剂与铁的化合物反应生成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太阳能取暖是利用阳光的照射,使温度升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点评: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3分)(2013•孝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 化合物中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
  C. 混合物一定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D. 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可以根据物质的分类进行解答,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解答: 解:A、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氧气和臭氧只含有一种元素,但是混合物,故说法错误;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说法正确;
C、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而物质可以是分子构成的,也可以是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因此混合物不一定由不同种分子构成,故说法错误;
D、化合物一定是纯净物,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空气中含有氧元素,但不属于化合物,故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分类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3.(3分)(2013•孝感)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下列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
A.性质与用途 B.化学用语与意义
氧气有助燃性﹣﹣做燃料;
熟石灰呈碱性﹣﹣改良酸性土壤;
一氧化碳与还原性﹣﹣用于冶炼金属 2H﹣﹣表示2个氢原子;
3H2O﹣﹣表示3个水分子;
Al3+﹣﹣表示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C.物质的鉴别 D.物质与微粒构成
软水和硬水﹣﹣肥皂水;
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灼烧;
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观察颜色 金属铜﹣﹣由铜原子构成;
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氯化钠﹣﹣由Na+和Cl﹣构成

  A. A B. B C. C D. D

考点: 氧气的用途;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物质的鉴别、推断;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物质的鉴别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氧气的助燃性、熟石灰呈碱性以及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分析;
B、根据原子、分子、离子以及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分析;
C、根据软水和硬水的鉴别方法、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灼烧时气味不同、黄金和假黄金的颜色分析;
D、根据物质的构成进行分析.
解答: 解:A、氧气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不可做燃料,故A错;
B、Al3+表示一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故B错;
C、软水和硬水的鉴别方法是使用肥皂水,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灼烧时气味不同,可以鉴别;真黄金和假黄金颜色相同,不能鉴别,故C错;
D、金属铜由铜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氯化钠由Na+和Cl﹣构成,故D对.
故选D.
点评: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生产、生活有关的化学知识考查必是热点之一.
 
4.(3分)(2013•孝感)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只有甲在自然界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丁盐的水溶液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但可用丙制的容器盛放.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甲>乙>丁>丙 B. 丙>丁>乙>甲 C. 丙>乙>丁>甲 D. 乙>丁>丙>甲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根据能否发生反应,可确定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解答: 解:只有甲在自然界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说明甲是最稳定的金属;丁盐的水溶液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说明乙的金属活动性比丁强,即乙>丁,但可用丙制的容器盛放,说明丙的金属活动性比丁弱,即丁>丙;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乙>丁>丙>甲.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3分)(2013•孝感)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5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 50℃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2
  C. 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采用降温方法
  D. 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专题: 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同一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B、据50℃时A的溶解度分析解答;
C、据C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分析解答;
D、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及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析解答.
解答: 解:A、由图可知:5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正确;
B、50℃时A的溶解度是50g,所以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最多溶解的A是25g,所以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2,正确;
C、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要将其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正确;
D、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AB要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C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 ×100%,即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观察图可知:20℃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大于50℃时C的溶解度,所以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关系是B>A>C,故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 了学生对溶解度概念的了解,及溶解度曲线意义的理解和应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等,能较好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6.(3分)(2013•孝感)某化学小组在课外活动时做了一个实验,在甲试管中装入固体物质,乙试管装入某溶液,按下图所示组装好仪器(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已略去).通过分液漏斗加入足量稀盐酸,同时打开止水夹,看到乙试管溶液中有气泡冒出;再关闭止水夹,发现一段时间后乙中溶液变浑浊.符合此实验现象的一组试剂是(  )
选项 甲中固体 乙中溶液
A KOH BaCl2
B Na2CO3 NaOH
C Zn AgNO3
D CaCO3 Ca(OH)2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 根据题意进行分析,乙试管液体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发现乙中溶液变浑浊,说明甲中产生了气体,且能与乙中的溶液反应生成沉淀.
解答: 解:A、氢氧化钾与稀盐酸反应,没有气体产生,不会出现乙试管中冒气泡的现象,故A错误;
B、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使乙试管出现冒气泡的现象,但是生成的二氧化碳将盐酸压入乙试管,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是易溶于水的物质,不会使乙试管出现浑浊,故B错误;
C、锌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使乙试管出现冒气泡的现象,生成的氢气使甲中的压强增大,将稀盐酸压入乙试管,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的氯化银是不溶于水和酸的沉淀,使溶液变浑浊,故C正确;
D、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使乙试管出现冒气泡的现象,生成的二氧化碳使甲中的压强增大,将稀盐酸压入乙试管,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钠,不能使溶液变浑浊,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间反应的实验现象,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18分)
7.(4分)(2013•孝感)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 可吸入颗粒物 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体污染物,最后一项才是加重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雾霾天气会对肺脏造成损伤.多吃些富维生素的食物可达到清肺、润肺、养肺的功效.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BC (填字母序号).

(2)工业上用甲和乙反应制备燃料丙.

①丙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 12:3:8 ;
②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化合反应 .

考点: 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空气与水;化学与生活.
分析: (1)根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是雾霾主要组成以及食物中营养成分进行解答;
(2)根据三种物质的分子微观示意图判断分子构成,根据分子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2H4、乙物质的化学式为H2O、丙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进行解答.
解答: 解:(1)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是雾霾主要组成;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维生素;故填:可吸入颗粒物;BC;
(2)三种物质的分子微观示意图判断分子构成,根据分子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2H4、乙物质的化学式为H2O、丙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
①物质的化学式为C2H6O,所以丙中C、H、O元素的质量比=(12×2):(1×6):(16×1)=12:3:8;故填:12:3:8;
②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填:化合反应.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学生要能够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推理、分析,讨论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有关化学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8.(4分)(2013•孝感)对比、分析得出结论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方法和手段.请你对下表进行分析并按要求填空:
H2O,H2O2和NH3 相似之处:
(1) 都是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 ;
(2) 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
和  不同之处:
(1) 元素不同 ;
(2) 一种是离子,一种是原子 .

考点: 物质的元素组成;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所含元素都含有氢元素,形成化合物的类型分析;根据元素种类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的不同进行分析.
解答: 解:H2O,H2O2和NH3都是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和 元素不同,一种是氟元素,一种是钠元素;一种是氟原子结构示意图,一种是钠离子结构示意图.
故答案为:都是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元素不同;一种是离子,一种是原子.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及应用的能力,注意从所含元素,微粒或化合物的类型分析.
 
9.(5分)(2013•孝感)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所指仪器名称.a 长颈漏斗 ;
(2)以上装置图中共有两处明显错误,请将改正的结果填在下列横线上:
① A中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 ;② E中导气管应该伸入集气瓶的底部 .
(3)实验室选用C和E装置可以制取的气体是 O2或CO2 (填化学式).
(4)装置B、C都可以用来制取气体,比较这两个装置的不同,指出B装置的一个突出优点 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

考点: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专题: 压轴实验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熟练掌握常见的化学仪器名称和用途;
(2)根据实验的注意事项分析装置出现的错误并进行改正;
(3)根据发生装置的特点属于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的反应及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特点分析气体的制取;
(4)根据两套装置的不同点结合隔板的作用分析装置的优点.
解答: 解:(1)a是长颈漏斗;
(2)以上装置图中共有两处明显错误,分别是:A中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会使水倒流引起试管的炸裂;E中导气管没有伸入集气瓶的底部,这样空气不易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混有大量的空气;改正为:①A中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②E中导气管应该伸入集气瓶的底部;
(3)该发生装置的特点属于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的反应及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说明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可以是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制取;
(4)B装置比C装置多了一个隔板,因此可以通过活塞的开关控制固液的接触和分离,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
(2)A中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E中导气管应该伸入集气瓶的底部;
(3)O2或CO2;
(4)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实验室制气体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选择依据的运用、评价以及实验的注意事项,综合性比较强.关键是明确发生装置、收集方法选择的依据及相关的知识,是中考常考的题型,也是必须重点掌握的知识.
 
10.(5分)(2013•孝感)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请针对以下两种情况回答问题:
(1)若A、B、C均为氧化物,除氧元素外另一种元素均不相同,且三种物质常温下状态均不同,其中C为液态.B、C的化学式分别为:B CO2 、C H2O .
(2)若A、B、C均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C为蓝色不溶于水的物质.则A的化学式为 CuSO4 ,B→C的化学方程式为 Cu(NO3)2+2NaOH=Cu(OH)2↓+2NaNO3 .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框图型推断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 (1))若A、B、C均为氧化物,除氧元素外另一种元素均不相同,由图示可知A能生成B也能生成C,B能反应生成C,所以可猜想A是氧化铜,依据氧化铜可以和碳或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和碱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分析解答;
(2)由于C为蓝色不溶于水的物质,所以C是氢氧化铜的蓝色沉淀.则A可以是硫酸铜等盐类,B也是一种铜盐,据此进行假设推断即可;
解答: 解:(1)若A、B、C均为氧化物,除氧元素外另一种元素均不相同,由图示可知A能生成B也能生成C,B能反应生成C,所以可猜想A是氧化铜,依据氧化铜可以和碳或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和碱的溶液反应生成碳酸盐和水,则C是水,氧化铜和氢气反应可以生成铜和水,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2)由于C为蓝色不溶于水的物质,所以C是氢氧化铜的蓝色沉淀.则A可以是硫酸铜等盐类,B也是一种铜盐,可以是硝酸铜,硫酸铜和硝酸钡反应可以得到硝酸铜B,硝酸铜和氢氧化钙反应可以得到氢氧化铜C,硫酸铜也可以直接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C,B→C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是为Cu(NO3)2+2NaOH=Cu(OH)2↓+2NaNO3;
故答案为:(1)CO2;H2O;(2)CuSO4;Cu(NO3)2+2NaOH=Cu(OH)2↓+2NaNO3;
点评: 推断题能综合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解答好推断题,应熟练掌握以下几方面:①常见物质的性质,②常见物质的反应规律,③某些化学反应的特殊现象,解题的关键:在审题的基础上找准解题的突破口,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若“路”走得通则推断正确.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8分)
11.(8分)(2013•孝感)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生成的是什么气体呢?同学们决定进行探究.探究前老师提示,该反应生成的气体只有一种.
提出猜想: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提出猜想的依据是 质量守恒定律 .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有相似之处,它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CaSO3.
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认为是O2,则检验方法是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看木条是否复燃 .
(2)乙同学认为是SO2,则只需将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看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写出SO2与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O2+Ca(OH)2=CaSO3↓+H2O .
(3)实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下组合实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

若拆去B装置,直接连接A和C装置进行实验,可能导致 C装置中的硬质玻璃管破裂 后果发生.
实验探究:实验开始时,先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通入一段时间后,再点燃C处酒精灯;
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排出装置内的空气,以防加热时爆炸 .
实验过程中发现A装置中溶液不变浑浊,C装置中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
结论: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 氢气 .
思维拓展: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 酸 .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气体的净化(除杂);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压轴实验题;科学探究.
分析: 提出猜想:进行猜想要考虑到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1)根据氧气的助燃性考虑;
(2)根据题中信息结合化学方程式的写法考虑;
(3)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分析;
实验探究:点燃可燃性气体和空气的混合物容易发生爆炸;
结论: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思维拓展:因为加入金属铁有氢气生成,所以溶液中可能含有酸.
解答: 解: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反应前含有S、O、H、Cu元素,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得出猜想;
故答案为:质量守恒定律;
(1)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通过检验气体的助燃效果进行判断;
故答案为: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看木条是否复燃;
(2)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亚硫酸钙和水;
故答案为:SO2 +Ca(OH)2=CaSO3↓+H2O;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若去掉B装置,可能导致C装置中的硬质玻璃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故答案为:C装置中的硬质玻璃管破裂;
实验探究:可燃性的气体和空气混合加热时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先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通入一段时间后,再点燃C处酒精灯的目的是排出装置内的空气,以防加热时爆炸;
故答案为:排出装置内的空气,以防加热时爆炸;
结论:A装置中溶液不变浑浊,说明没有二氧化硫,H2可以使CuO还原成红色的Cu,故产生的气体为氢气;
故答案为:氢气;
思维拓展:因为有氢气生成,铁应该与酸反应产生氢气,故答案为:酸.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的方案设计与评价,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所给的知识和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四、应用题(本题6分)
12.(6分)(2013•孝感)盐水选种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巧妙的挑选种子的方法.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5%﹣20%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1)要配制200kg18%的氯化钠,计算应称取氯化钠的质量.
(2)选种进行一段时间后,农技员估计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都有所减少,他取出45g氯化钠溶液,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得到沉淀14.35g,计算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反应原理为:NaCl+AgNO3=AgCl↓+NaNO3 相对原子质量Na﹣23   N﹣14   O﹣16    C﹣l35.5    Ag﹣108)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 压轴实验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分析: (1)根据氯化钠的质量=氯化钠溶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进行解答;
(2)根据氯化银的质量求出氯化钠的质量再求出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即可.
解答: 解:(1)氯化钠的质量:200kg×18%=36kg
(2)设溶液中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为x,
AgNO3+NaCl=AgCl↓+NaNO3
      58.5  143.5
        x    14.35g

x=5.85g
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13.0%
故答案为:(1)应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36kg.
(2)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3.0%.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有关物质的质量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

暑期家教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备案中心备案网站  苏州公安部备案网站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绿色安全网站  中国文明网

 

 

苏州进步网辅导中心保证家教教学质量,按提分收费!

家教热线:18936084829(胡老师),0512—66790309。